隨著美國史丹佛大學D-school提出,用創意來改善問題,用設計來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案後,各國興起創意學的探討,各種領域也納入創意思維的探討與學習。創媒學院院長黃雅玲透過「創意產業規劃」課程,帶領學生結合在地產業特色與創意設計,為當地發展獨家商品,提升在地辨識度。

黃雅玲院長說明,課程規劃九週的主題單元演講,另外九週則與非營利組織、社區營造團隊、藝術家、學者等個人或機構,以臺南市的安南、新營、西港、左鎮、安定、後壁,安定以及澎湖等區域為探索基地,從分組調查、產業現況探討、創意設計規劃、創意產業規劃等的過程,發想出能與當地連結的文創商品。

學生作品多元精彩且充滿在地特色,其中,負責西港創意產業發展的團隊成員之一曹芳瑀表示,他們原本提出將西港的胡麻油跟草蓆產業進行結合,以包裝設計的概念來進行創意產業的規劃,但後來發現僅對作品做表面的包裝,無法真正有效推廣產業,便重新思考整體的行銷策略、設計專業執行、成本與市場的關係等,提出以草蓆產業結合文具用品的概念進行相關設計規劃。該組作品利用當地信仰中心西港慶安宮的「鯉魚公」做為發想題材,因「鯉」與「利」發音相似,代表順利,團隊便將草蓆與鯉魚意象結合,加上象徵平安的五色線,設計考生必備文具組「神助攻」,祈求考試順利。

另外一組規劃菁寮創意產業的學生團隊設計,結合菁寮在地的文化特色,設計米包裝筆袋「後!菁sushi」,外表以壽司造型做設計,加上在地生產的稻米和藍染文化,蘊藏著濃濃的人情味和過去所留下的人文痕跡。參與課程的謝昕妟同學認為在九週的實務操作過程,不斷地被老師提出許多問題衝擊過去思維,如何呈現出基地產業特色、設計專業度又如何被凸顯、與產業如何整合,是課堂中最大的挑戰。

黃雅玲院長表示,不論是社會設計的議題,或是創意產業的發展,不應只考慮表面形式美感,在市場面向的探討、行銷策略與管道了解、產品成本與製作、產品動人的情感內涵等因素,都是文創產業應考慮的面相。而設計教育的發展,深入探討社會、經濟、人口等條件都是必經過程,唯有如此,才能讓設計教育的發展脫離表面形式,進入深層的思考與執行,培養對環境的人文關懷,從自己生活的城市中去體驗並挖掘議題。

該課程透過本校教學卓越計畫及對外的募款籌措獎金,將期末的成果進行競賽評比,共有35組精彩作品共同呈現在地產業研究與創意設計發展成果,即日起至8月20日於本校創媒學院藝廊展出,暑假期間參觀需採預約申請。活動成果最終將票選出12件作品,進行後續參與藝文產業創新育成中心相關產業推動的活動與展出。

01.草蓆與鯉魚公化身考生必備文具組「神助攻」

02.「後!菁sushi」為米包裝筆袋文創商品

03.開幕典禮師生合影

04.各地特色化身實用商品,更有記憶性

05.「創意產業規劃」課程讓學生觀察生活發想創意<br />